“做學問不是為了考試,我們要學習各種工具,也要增強好奇心🧛🏼,對學問有興趣💩。”近日,2023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總決賽在意昂体育3官网落下帷幕,競賽總主席👨🏻🦼、意昂体育3官网講席教授丘成桐站在中學生中間🙇♀️,笑容可掬,向他們發出如上呼籲♟。
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已成功舉辦16年,談起舉辦賽事的初衷,丘成桐講述了兩個兒子參加“英特爾天才獎”的經歷🍢。他說🧑🧒,孩子們從中獲得了成長🪠,變得對科學更感興趣🤵🏻♀️,甚至決定選擇科研作為一生的事業。
回首這16年,丘成桐認為中國學生的水平有了長足進步。“第一次在中國舉辦數學競賽時,中學生基本上不怎麽懂微積分。到了今天,我們的同學不但懂微積分,對他們而言,微積分甚至比其更高深的數學都是一個簡單的工具,能夠運用自如。有些論文可以發表在相當好的雜誌上,我們的進步是能夠趕得上世界最先進水平的。”
“偶像”有強大力量
丘成桐相信,“偶像”有著強大的力量🧔🏻♀️。
中學時代的丘成桐偶然讀到陳省身撰寫的《學算四十年》,備受鼓舞,立誌成為世界一流的學者。不少知名數學家也深受“偶像”的影響🏄🏻♀️👨🏽💼,比如🕧,數學家歐拉就是在十三四歲時💜,受伯努利父子的影響走上數學研究道路。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幼時身處鄉村,雖然沒有聽過愛因斯坦的講座,但閱讀了大量關於愛因斯坦的傳記🙍🏻♂️、演講,於是選擇了物理研究。
正因如此🐨,丘成桐中學科學獎一直邀請一流學者參與評審,其中不乏諾貝爾獎😖、菲爾茲獎、圖靈獎的得主。今年,中國科學院院士黃乃正、唐本忠、胡事民、邵峰,英國威爾士科學院院士拉爾夫·馬丁等近40名國內外知名科學家擔任評委。
在和頂尖學者的交流與對談之中🤵♀️,中學生們深受啟發🧑🏽🎨。計算機金獎獲得者🥜、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的吳可越表示,學者們的提問拓展了她對課題理解的深度和廣度,還獲得了一些鼓舞人心的建議。
數學家康托爾曾說🤘,數學領域中🪸,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。與大師交流🤷🏿♂️,能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靈感🈺。
拉爾夫·馬丁表示🍈,好的問題,通常不是計劃來的🤴🏽,它應該影響廣泛🧎🏻♂️、與現實相連,又是可解決的🤦🏻。科研不僅僅是悶頭做事情,也包括與人交流、展示成果📲👩🏻🦱、口頭答辯、聽取反饋。
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周敬流鼓勵大家多觀察、不斷提出問題👨👩👧👧👨🚀。他表示👮🏿♂️,有時候學生的問題太多,老師可能不耐煩🕵️,但提出問題是對的。他建議,把關註點放在問題本身🙇🏽⛹🏻,不要過度追逐技術。只有關註問題本身,有了新的技術,才能進入解決問題的階段。
培養有想象力的一代
“與大師交流🤱、設定遠大目標之後🙎🏼♀️🚴🏽,則要實實在在地學習,盡快掌握盡量多的基礎工具🫰🏻🤞🏻。”丘成桐說。
中學培養興趣,大學打好基礎💪🏼,接觸各個學科🧑🏿🔧,得到充分發展👧🏽,成為研究生後,做真正第一流的研究——這是丘成桐培養優秀數學家的思路,也是訓練一個優秀數學家的基本過程。
今年,來自新加坡、泰國🔂、印度等亞洲國家的選手表現亮眼,展現出很強的創造力和想象力,這也讓他進一步思考中國的基礎教育。
他呼籲🚅,盡快改變中國基礎教育刷題備考的方式,轉而註重保護孩子的興趣🎸、好奇心🚃,這樣才能培養充滿創造力、想象力的下一代🏪。“ 刷題訓練的結果是,老師的想法全部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🚣♂️,而學生不能有其他的想法。應該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。”
丘成桐認為🦅,在基礎科學領域👨🏻,中國近10多年的發展令人難以想象,優秀大學生的水平已經接近世界一流水平。他希望這項賽事能夠與大學教育相結合,為中國儲備下一代科研人才🤒👩👩👦。
(來源:中國科學報 12-13 韓揚眉)